39岁女程序员辞职,转型AI小说写手

随着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,人工智能(AI)正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,甚至开始触及文学创作的领域。

最近,一位80后女程序员的故事引起了关注。

她不仅成功地从程序员转型为一名签约写手,而且在短短半年时间内,借助AI的辅助,签约了16本小说,这一成就无疑为AI在文学创作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标杆。


(注:女程序员卡通画像,非本文真实提到的人物)

程序员的写作梦

根据长江云新闻报道,兰猫,这位39岁的“80后”女程序员,曾在IT行业打拼多年,在公司的十几年,她过的正是很多程序员面临的加班、通宵到令人“头秃”的码农生活。

但她心中一直怀揣着写作的梦想,经常在业余时间坚持写作,四年写了五本百万字的科幻、猎奇类的长篇小说。

最终,在家人的支持下,她在2023年9月份离开了公司,开始了全职写作的生活。利用AI的辅助,她在短时间内创作了65篇短篇小说,其中16篇成功与网络小说平台签约,最高的一本得到了8.2的网友评分。


(红框内均为该作者利用AI写的小说)

这一成就不仅证明了AI在文学创作中的潜力,也展示了个人梦想与技术结合的无限可能。

AI写作的效率与争议

兰猫的写作经历展示了AI在提高写作效率方面的潜力。她表示,利用AI辅助,五千到一万字的小说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完成初稿。这种效率是传统手写方式难以比拟的。

然而,AI写作也引发了版权和创作真实性的讨论。一些平台和出版社,如国内知名的《科幻世界》杂志,明确表示不接受AI生成内容的投稿,认为AI作品缺乏文学独创性、创新性和思辨性。

AI与真人作者的较量

AI能否取代真人作者?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。兰猫认为,AI虽然能生成情节和文字,但它并不知道读者想看什么,而对市场敏感度的把握是创作爆款的关键。
湖北作家蒋彩虹也表示,AI写作是科技产品而非文学创作,文学作品需要深度和个性,这是AI难以触及的领域。

文学大师余华也曾表示,AI写作可以“写出中庸的小说,但写不出个性的小说”,它的作品只能是“完美且中庸”,而文学应当是一个挑战乏味的世界。文学作品优缺点并存,丧失了缺点也就是丧失了优点。人脑总要犯错误,用人脑写作的“伟大文学作品都有败笔”,但这也是人脑最可贵之处。

在大卫看来

AI写作的确为那些热爱写作但笔力不足的人提供了提升的机会,但它也可能导致文学市场的同质化,挤占真人作者的生存空间。

我们需要认识到,AI写作和真人写作是两种不同的创作方式,它们各有优势和局限。AI可以作为一个工具,帮助作者提高效率和质量,但它无法取代真人作者的创造力和情感。同时,我们也应该关注AI写作可能带来的版权问题,确保每一位创作者的权益得到保护。

相比起来,我还是比较同意余华的观点:人的个性、特性、缺点,也是每个人类个体存在的可贵之处,也正是因为这样,才让这个世界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多彩。如果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都是千篇一律,这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。

你愿意成为——“被AI 投喂的人类”吗?

对于“资讯知识”类内容,我是不反对被AI“投喂”的。但是如果对于一些故事性、科幻题材、文学作品比较强的内容,我是无法接受AI写作来投喂人类的。

此外

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:这位女生在职期间虽然工作加班到“头秃”,但还是在4年的业余时间内写了五本百万字的长篇小说。也就是说,在职期间的“副业积累”也是她“裸辞”的勇气,大家在被职场虐得很无奈的时候,不要盲目裸辞,尽量做好一些提前的准备。

 

在AI与真人作者的共存时代,我们需要找到平衡,让技术助力而非替代人类的创造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