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说资本的捧杀正在慢慢毁掉女性的幸福感?
图片均为作者拍摄作品,纯粉丝福利,与文章内容毫无关联。
撰文 | 君子宿
编辑 | 君子宿
什么叫捧杀?用定义去解释可能很多人还是无法理解,刚好我刷到了这样一段表述:
一个出生普通家庭,有正经工作的男生,被称为穷屌丝,这叫贬低;一个出生普通家庭,有正经工作的男生,被称为正常男性,这叫合理;而一个出生普通家庭,有正经工作的女生,被称为小公举、小仙女,这就叫捧杀。
捧杀的原理其实很简单,就是利用人性不爱批评爱赞美的心理,疯狂地对一个人进行夸奖洗脑,从而让其产生不符合自己身份的认知,进而出现一些超出常理的行为。
资本鼓励过度消费,尤其是通过针对女性的市场营销手段,推动一种奢华消费的文化。这些营销策略宣传了一种“理想生活方式”,包括高档化妆品、奢侈品、珠宝首饰、时尚服饰、昂贵的健身计划等,使得女性在追求这些物质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。这种压力可能会导致她们忽视内心的真实需求,降低整体幸福感。
比如说,某些自媒体博主会对你说,男人负责赚钱养家、女人负责貌美如花;美妆老板会对你说,没有丑女人、只有懒女人,不同的场合你需要不同的口红;护肤品要雅诗兰黛、赫莲娜;哈根达斯会告诉你,“If you love her,take her to Haagen-Dazs”;奢侈品牌会告诉你,包包是女人的第二张脸、是你身份的象征。
资本通过广告、影视和社交媒体塑造了一种狭隘的美丽标准,强调瘦身、白皙皮肤和青春永驻,放大了女性对形象和生活品质的期待。这种单一的美丽标准迫使女性不断投资于美容产品、整形手术和减肥计划,形成巨大的身体形象压力和焦虑。这种焦虑可能导致女性对自己的身体不满意,严重影响她们的自尊和心理健康,从而降低幸福感。
大量“网红”展示奢华生活、精致妆容和完美身材,吸引大量关注。这些展示给普通女性带来了极大的压力,试图模仿和追随这种生活方式。但现实与虚拟世界之间的巨大差距往往会让她们感到失落和压力,降低幸福感。
这种潜移默化的观点植入和意识洗脑,早已改变了很多女性的认知,让她们下意识地认为,男人就应该富有、供养自己、制造浪漫,而女人就应该去精致挥霍。如果自己的男人做不到,那就是他废柴、铁公鸡、不爱你,不配成为自己的伴侣。一旦产生了这样的想法,那么分手、离婚就是早晚的事情。也正是因此,月薪三千的女性开始要求另一半月薪三万——否则无法支撑她的消费。
资本深谙这个道理,所以才会创造出一些以前从未有过的节日,比如白色情人节、女神节、520、618、双十一、还有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等等。只要创造出一个节日,然后搭配上一些宣传,立马就会有一大批女性蜂拥而至地去消费、清空购物车、帮助资本清理库存。而这背后的支撑,最大的经济来源还是男性——当然有不少女性主要靠自己、花自己的钱,但更多的还是依靠男性,资本创造出来的节日,刚好成为一个强有力的理由。
就拿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这个来说,我第一反应就是,秋天和奶茶有什么关系呢?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啊这是。但是女性就不会这样去想这个事情,她们完全不会关注所谓的底层逻辑,她们只关注一点——又多了一个节日、又可以收礼物了。
确实,既然对自己来说是好事,这种节日、这种活动有没有逻辑又有什么关系呢?这就是男女的差异,也是资本愿意吹捧女性的根本原因。
读到这里,肯定有人会发出疑问,资本为什么只洗脑女性,而不洗脑男性呢?其实呢,这不过是被遗忘的历史。最开始的时候,资本当然是男女同时讨好的,只是资本很快就发现,不管怎么吹捧,对男性的行为影响几乎微乎其微,反而是对女性的消费拉动作用十分明显。也就是说,男性对资本的话术基本上是油盐不进、很难说服,根本不进入资本设计的消费陷阱,只会按照自己的需求去消费,最终只能放弃、专攻女性。
然而,资本的过度捧杀,让女性获得幸福了吗?很遗憾,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反而更不幸福了。资本通过物质主义压力、外貌焦虑、双重角色期望、性别刻板印象、社交媒体压力等多方面,削弱了女性的自尊、自信和内心的平静,从而逐渐毁掉了她们的幸福感。
内容原载于: 戏弄